創作手機:一直很想參與這個話題寫點什麼,但一直沒動筆。
直到今天,我覺得這篇文章,可能對大多數的有自閉症孩子的家庭,會做一些小小的轉變。因為,有很多所謂的「星星的孩子」,他們本來可能會變成正常人,卻因為不正確的教養方式,他們失出了正常成長的機會。
而這後面的推手,有父母,有老師,也有以盈利為目的的教育機構,他們用自閉症,孩子的」精神癌症「這樣的字樣,來為其賺錢做大量背書。我一直懷疑,會不會有把智力障礙的孩子,誤讀為自閉症兒童作為一個父親,我經歷了恐懼的四年,因為那時候,我對」自閉症「這個概念一無所知我曾經是一個被醫學專家定義的」高功能自閉症兒童「的父親,這是在我們的孩子二歲的時候。
當時,因為兒子到兩歲,發生了如下問題:
一是不會說話,語言僅止於叫爸爸媽媽;
二是孩子你叫他他不回應,只顧自己玩;
三是喜歡轉圈子,圍著一個物體轉或者玩圓形的能夠轉的東西;
四是一幅畫面,能夠觀察到極其微小的細節的東西,比如我帶他看一幅廣告畫面,不對大的字和人頭像感興趣,卻觀察到一些畫面背景裡面的小星星之類;
五是不和其他的孩子互動;
六是幼兒園不參加集體活動;
七是長得很帥【很多自閉症的檢測表格,把孩子長得眉清目秀,也被認定是一個因素】。
相信,如果你家裡有類似這樣的孩子,你也去把孩子做了一個」診斷「啥的,你對這些問題不會陌生。
因為孩子有這些問題【其實不止這些,我僅是把重要的部分列出來】,我們覺得非常不正常。我們先是在百度上搜索類似問題,結果,跳出來自閉症的字樣,隨後,我發現,這些所謂的」專業文章「所描述的自閉症的孩子的行為,幾乎90%和我們兒子是吻合的,並且這些文章,定義成」自閉症「為」精神癌症「,一輩子無法治癒。
我對此充滿恐懼感,並且,我專門去找自閉症的影視作品,包括《星星的孩子》、《海洋天堂》,這其實更加劇了我對自閉症的恐懼和對孩子未來的焦慮。
「自閉症無法治癒」、「未來孩子長大,沒有生活自理能力」,自閉症類似這樣的描述,像一座大山壓在我們的心頭。而且,你會發現,很多關於自閉症孩子的故事,幾乎都是一個悲劇。
當然,這僅是我們自己的猜測,我們需要一個答案。
聽了一個專家的建議:我們去兒保掛了一個專家號,通過一些問卷的調查和一個「醫生」大約二小時陪玩【似乎是自閉症判斷的主要依據】,診斷書也毫無疑義的得出「自閉症」的結論,只是我表示,孩子在學習一些事情上,並沒有表現很特別低能的時候,「專家」告訴我:「你們是高功能自閉。「如果一個孩子被專家認為是自閉症,幾乎孩子所有行為,都可能被誤讀成是自閉症的標籤我們曾經想過讓孩子到專業干預機構,最後被專業機構的一些表現給嚇回來了孩子被專家診斷出來所謂」高功能自閉症「的時候,事實上已經在讀幼兒園小班了,而且當時我們還遇到新問題,比如有孩子主動想跟我們兒子玩一下時,會被我們兒子使勁推開;幼兒園的集體活動,孩子從不參加,包括做操,做集體遊戲;孩子中午不吃飯。
我們跟幼兒園老師探討,老師建議也是送到專業機構做干預。
事實上在專家診斷報告出來,就推薦我們加入一個QQ群,並推薦了杭州好幾個機構。我們根據專家的推薦,去拜訪這些機構,但說實話,我們很失望。
比如杭州據說還是公辦的某個機構,當時給我的印象是,這些老師的素質有很大的問題,她們【沒見到男性老師,只好用」她們「】似乎並沒有太多耐心來了解我孩子的具體情況【說明一下,當時去的時候,因為孩子在上幼兒園,就沒帶孩子一起去】,比如具體行為表現,而且態度帶著某種強勢,並指責」孩子不帶過來,你們過來有什麼用「,讓我更加不舒服。
這些老師,介紹了一下她們的課程,並表明如果要讀,先繳費預定名額,下一期進來。
此事,我和妻子產生較大分歧,我認為:」打死我不會讓自己兒子接受這種低素質老師的教育「』但妻子認為」沒辦法,誰叫自己兒子得了這個毛病。「不過這件事上,我」強權「了。
隨後,又跑了幾個私立的干預機構,這裡我坦承說:在私立機構,我們幾乎都受到非常熱情的接待,至少她們會非常詳細的了解孩子的一些狀態,還有一個機構,老師還讓我們填寫了一張孩子的行為調查表。
不過,觀察了這些機構裡面正在接受干預的孩子,這些孩子的表現行為,我總感覺不太對勁。可能這裡有句話說得不一定合適,在很多機構,我觀察的孩子,眼神屬於很獃滯的樣子,行為完全不協調的那種,而這些表象,似乎跟我們寶貝兒子是不一樣的。
」把我的孩子,放在這群孩子中間?「我心中有了一個很大疑慮,我甚至在想:」如果一個正常的孩子,放在這裡,也一定會出現很大的問題。「
我承認,我對這些干預機構,能否產生效果有很大懷疑,並且,自閉症的干預機構,也沒人跟你承諾干預的效果,而且費用不菲。機構的封閉式干預,是我最不能接受的地方。我記得為了讓孩子知道紅綠燈的規則,我是直接把孩子帶到路口我對專家和機構的反思我承認在當時,我們對自閉症的知識,知之甚少,更多的是對孩子未來的焦慮。
但我在接觸這些機構的同時,也在反思一個我至今沒有找到答案的問題:
一、在自閉症診斷里,為什麼診斷的人和治療的人不是同一人,類似一個專家給你看病,說你得了什麼病,然後再給你推薦的江湖郎中,這於理不合;
二、很多所謂的干預機構,我卻發現,似乎裡面有很多的老師,就是較為普通的師範畢業的,甚至有部分連教育專業都不是的人【大多僅是創辦者被包裝成這個領域的專家,但授課的恰不是創辦的人】;
三、很多機構孩子都人滿為患,這些孩子如果都算自閉症,那麼有沒有輕重之分、類型之分?如果有,真適合這種」統一菜單」式的干預么?
當時還有更加讓我疑慮的,是我看到一本關於「自閉症干預」的美國一個專家的書,裡面提到自閉症的「社會化原則「,但因為自閉症被認為是」問題孩子「,所以所有機構幾乎採取的都是」封閉式「的干預,幾乎沒有機構敢把孩子帶到自然中去,所以更加談不上社會化原則。
我從事過一段時間的作文教育,對教育的社會化原則,我一直很認同,甚至,會把這個理念融入到我的作文教學當中,同時,我也發現這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方法。
雖然反思的問題,未必有答案,但我決定,自己陪孩子去探索一條未知的路。這裡還有太多未解的秘密我曾經拿自閉症行為對照表對照自己,我發現按照這些要素來對應,自己當年也應該是一個「自閉症重症患者」,並且,在小區裡面,我孩子的所謂「自閉行為」,似乎在那些所謂正常的孩子身上,也時有發生妻子常說,我們兒子很多性格,都是遺傳我的。
其實說者無心聽者有意,看到兒子的一些表現,我也有意識的和我自己的童年對照,並且,我還列印了一張所謂的自閉症兒童行為對照表,將這裡面列出來的要素來對照我自己的童年。卻發現一個讓人哭笑不得的事實,如果按照這些要素一一對應,我自己的「自閉症」可能要比兒子更加嚴重,比如我到今天,還是抗拒一些集體行為。比如一次幼兒園開家長會,當時老師策划了一個小遊戲讓我們家長參與,就是地上鋪兩張報紙,30個家長分成兩隊,十五個人一隊,想辦法站到這張報紙上,誰站不住腳站到了外面,就算輸。
如果要達成這個目標,大家自然要非常親密的接觸,而且,參加家長會的,女多男少。我心裡很抵觸這種遊戲,不過決定是老師發起,不參加也不合適。
另外,一次看一個明星演唱會,當明星邀請「大家一起唱好不好?」的時候,現場幾乎所有人都很激動的樣子,我卻發現自己似乎受不到現場氛圍一絲絲感染,這讓我自己都覺得有點尷尬。
同時在小區里,我在帶兒子去玩的時候,也發現兒子有一些行為,似乎並不屬於他的「專屬」,比如轉圈,很多孩子,似乎也有這個愛好。
當然,這麼說,有時會當成一種自我安慰。
但我堅信,就算自閉症,如果跟我這個老爸一樣,未來不至於太壞。
況且,有時我還很自豪兒子身上表現出來的愛心和正義感,比如有兒子在,我們是要嚴格按照交通規則開車或者走路的,這種規則意識,我發現孩子比我好。孩子在幼兒園,還能主動幫生活老師幹活,比如搬玩具,洗孩子用的小毛巾,給球打氣。還記得一次,一個小朋友流鼻血,兒子會拿面巾紙遞過去——
兒子表現出來的這些品質,也是幼兒園老師喜歡的重要原因。
有時我自己也在想:這樣的孩子,就怎麼成自閉症兒童呢?自閉的孩子,一定也有讓你走進去的一扇窗我們試著走進孩子的世界,想探知裡面到底有什麼「秘密」,但也被認為「這老爸腦子不正常」如果你站在孩子的角度,可能你看到的是完全不一樣的世界。
這是我陪伴兒子最大的感受。
比如轉圈,一開始我們試著阻止,因為當我們認為轉圈是孩子自閉症的行為表現時,一看到孩子轉圈,我們一開始會自覺的認為,這可能會使自閉症加劇,從而會不自覺的阻止孩子的這類行為。但做行為阻止的時候,會引起很多不愉快。
記得是在幼兒園的中班時候,當時幼兒園開了一個對一些特殊孩子的感統訓練課,並希望我們多孩子參加。我們也就報了名。
但當初,結果令我失望。比如每次,我帶兒子到感統訓練教室,兒子是看到什麼玩什麼!然後,有一個老師覺得這不好,一定要讓孩子配合她的訓練,結果是孩子完全不配合,甚至會很生氣,最後老師也就毫無辦法。
這樣的狀況持續了好幾節感統課,讓我對此失出信心。我覺得如果每次這樣,這個課就毫無意義。但當時這位老師認為我是「太寵孩子,這樣不對,孩子未來總有一天要接受社會規則。」這話說的我啞口無言,義正詞嚴的。
不過當我準備放棄去上感統課的時候,發生的一件小事,讓我有很大的轉變。有一次去上感統課,那天換了另外一個老師,這個老師並不是急於「干預」孩子,而是我兒子玩什麼,她就想辦法參與進來,結果我發現「奇蹟」產生了,很快,兒子跟這個老師打成一片,到後來,當這個老師要求兒子玩什麼的時候,孩子非常願意配合了。
這之後,我們和老師交流了這種方法,我發現後面的感統課,優良非常大的改變。
我們把和孩子互動的這個方法,也有意貫徹到我們家庭的「遊戲」當中,比如孩子轉圈,我們把阻止變為參與,孩子有時反而很「奇怪」我們的行為,這樣,讓我們的互動越來越多。這些改變,讓我們非常驚喜。
當然,在我們學會更最大程度的配合孩子進行互動的時候,比如陪孩子轉圈,在戶外也會有不理解的特別異樣的目光。越是配合孩子,我們越是能夠感知孩子的變化順著孩子,參與孩子的遊戲,我們將其滲透到我們所有生活的日常當中。比如,我看到有說,針對自閉症的孩子,要儘可能找機會和孩子眼神交流。但顯然,如果採用強迫的手段,效果非常的不好。所以我的做法,就是盡最大可能的出現在孩子的視線里。
孩子上幼兒園放學,我決定自己接送,創造陪伴和互動的機會。那時幼兒園一般下午是四點多一點放學,但一般接上孩子,我們並不急於回家,會在外面尋找各種契機互動,哪怕是去撿樹葉,或者兩人觀察一個廣告畫面、
我發現,如果僅是牽著孩子的手往家走,孩子矮,我個子高,很難有眼神交流和語言交流的機會,於是,我選擇抱在手上,這樣孩子差不多和我是一個相對平視的位置,這樣就有更多溝通互動的契機。當然,我又得了一個「寵爸」的稱號,但寵就寵吧,反正也不是什麼壞名聲。
我們發現,反正只要先順著孩子,後面再找一些巧妙引導的機會,這樣會省事很多。而且,我們自己也非常欣喜的發現,孩子的變化,慢慢變得非常明顯,互動會慢慢多起來。這時候,如果教孩子掌握一些小技能,也並非難事【的確在一些生活小技能的掌握上,我們沒有遇到什麼困難】。解決語言問題,我們用心創意了很特別的方法所謂自閉症的孩子,語言發育遲緩,幾乎是父母最焦心的一個問題。
的確,我們當時也特別渴望有什麼「靈丹妙藥」,來解決和孩子的語言溝通,但一開始使用很多方法,似乎效果並不顯著。
但我們篤定的相信,如果不斷的有語言的刺激,最終總應該會有變化。
當時孩子喜歡看動畫片,但老看 《貓和老鼠》,而我們發現,貓和老鼠動畫,很少有語言對話,我們試著引導孩子看錶情和語言都特別豐富的動畫,當時我們覺得《熊出沒》符合我的想法,便刻意引導孩子看這部動畫,還好,引導孩子看動畫,顯然不算難事,很快,孩子就喜歡上了。
不斷的語言刺激,的確產生非常好的效果,孩子語言慢慢豐富起來,但我們發現,孩子用語言和我們的對話交流,依然不是很多。
一次,我發現,孩子對我們講什麼選擇無視,卻對微信裡面的語音,產生很大的興趣。我們隨之創意了一個語言訓練的方法,就是用兩台手機,我到陽台,孩子和媽媽在客廳,我們試著用微信的語音對話,先從非常簡單的句子開始,比如,你現在做什麼?你邊上有什麼物品?孩子回答不上來,媽媽就在一邊提示。
這是一個非常緩慢進步的過程,但好在,這一切努力都沒有白費。和幼兒園老師的及時溝通,並共同協商一些解決方案記得上幼兒園第一件頭疼的事情,是不吃午飯。這個事情整整持續了一個月之久。當時我們似乎找不到什麼特別的方法。
其實,針對類似這樣的孩子,你可能需要特別細心的觀察,然後需要你有一定創造力來創意一些方法。針對孩子幼兒園不吃飯這件事情,當時妻子和幼兒園的生活阿姨溝通,這個阿姨問孩子在家裡喜歡吃什麼?妻子說喜歡吃QQ糖。這個叫「吳阿姨」的靈機一動說:「要不明天把QQ糖放幾顆到他飯裡面?」我們也覺得可以嘗試一下。
第二天,我們讓孩子特地帶了幾包QQ糖,結果,這個方法果真湊效了。我們簡直認為,這是一個很大的「奇蹟」。
孩子不參加集體活動,甚至老師上課,他會跑到外面去。我們和幼兒園老師商量,希望首先,孩子和老師建立親近感很重要,我們在一些文章中,看到和孩子建立親近感,肢體接觸,是建立親近感非常好的方式。於是我們試著跟老師說了我們的想法,比如平時可能的情況下,抱抱我們的孩子。
不得不說,就老師而言,我們孩子是幸運的,雖然針對這類孩子,她們也一開始並不專業,但非常願意和我們配合,那時,孩子早上一到幼兒園,老師基本都會過來抱抱孩子,剛開始,有一點小抗拒,但因為不斷的堅持,後來,孩子慢慢就和幾個老師變得特別親近了。
這後來,針對孩子不參加集體活動,不和別的小朋友一起玩這個事情,我們聽取了一個台灣專家的建議:說可以考慮給孩子在班上配一個「小老師」,讓小老師,專門提醒我們孩子參與一些活動。
為這件事情,當時幼兒園老師還在班級上搞了一次「選舉」,結果是很多小朋友踴躍報名,有一次,為爭做我們孩子的小老師,兩個孩子還起了小衝突,孩子的熱情和單純,時常讓我們感動著。而且,我發現這個方法也是特別有效的。說在後面的話:如果要記錄所有關於我們陪伴孩子的細節,我相信是一本書籍的素材。
或許有一天,我會寫出所有的故事。不過頭條限於篇幅,我僅在此做一個特別粗線條的記錄。
到今天為止,孩子已經上四年級,成績中等,英語算比較優秀。原來,我們一家甚至特別忌諱「自閉症」這樣的辭彙,但今天,坦然說出來,甚至變成一篇文章,一是我們終於可以坦然的無視曾經的事實;二是我覺得這個經歷,對很多有這樣孩子的家庭,他有一定的啟示。
但最後,還要說三點,給所有有這類孩子的父母:
一、針對這樣的孩子,父母的陪伴,比機構干預更重要;
二、請不要用自己的「標準」來給孩子做強行的干預,因為這會使情況變得很糟【說個事例,一次我們全家說要去太子灣公園看鬱金香,接到西湖邊,孩子覺得草坪邊的繩子護欄很有意思,就一路走一路玩,妻子和外婆很著急,覺得這樣走到太子灣公園就晚了。我直言孩子玩繩子跟去看鬱金香,有什麼區別呢?如果你們著急,你們先去,我這裡陪兒子玩繩子。其實,今天,我仍然看到很多家長,不僅是針對自閉症孩子,甚至一個正常的孩子,也會過多的干預孩子的想法,我非常不認同這樣的教育】;
三、幼兒園是重要的干預階段,和老師非常緊密的配合就會非常重要,甚至決定了以後,你的孩子能否正常上小學。但我們遇到的現實困境,可能是一個普通幼兒園老師,並非專業人士,所以一方面需要對老師充分理解,其次是要在創造一些方法的時候,讓老師參與進來。
最後,最最重要的是:別輕信那些謊言,因為在一個群里,我看到有所謂「中藥治自閉的」「腦振波治療自閉的」,如其方式錯誤,你還不如什麼也不不做。
他們叫「星星的孩子」,自閉症裡面多少謊言害了孩子?
創作手機:
一直很想參與這個話題寫點什麼,但一直沒動筆。
直到今天,我覺得這篇文章,可能對大多數的有自閉症孩子的家庭,會做一些小小的轉變。因為,有很多所謂的「星星的孩子」,他們本來可能會變成正常人,卻因為不正確的教養方式,他們失出了正常成長的機會。
而這後面的推手,有父母,有老師,也有以盈利為目的的教育機構,他們用自閉症,孩子的」精神癌症「這樣的字樣,來為其賺錢做大量背書。
我一直懷疑,會不會有把智力障礙的孩子,誤讀為自閉症兒童
作為一個父親,我經歷了恐懼的四年,因為那時候,我對」自閉症「這個概念一無所知
我曾經是一個被醫學專家定義的」高功能自閉症兒童「的父親,這是在我們的孩子二歲的時候。
當時,因為兒子到兩歲,發生了如下問題:
一是不會說話,語言僅止於叫爸爸媽媽;
二是孩子你叫他他不回應,只顧自己玩;
三是喜歡轉圈子,圍著一個物體轉或者玩圓形的能夠轉的東西;
四是一幅畫面,能夠觀察到極其微小的細節的東西,比如我帶他看一幅廣告畫面,不對大的字和人頭像感興趣,卻觀察到一些畫面背景裡面的小星星之類;
五是不和其他的孩子互動;
六是幼兒園不參加集體活動;
七是長得很帥【很多自閉症的檢測表格,把孩子長得眉清目秀,也被認定是一個因素】。
相信,如果你家裡有類似這樣的孩子,你也去把孩子做了一個」診斷「啥的,你對這些問題不會陌生。
因為孩子有這些問題【其實不止這些,我僅是把重要的部分列出來】,我們覺得非常不正常。我們先是在百度上搜索類似問題,結果,跳出來自閉症的字樣,隨後,我發現,這些所謂的」專業文章「所描述的自閉症的孩子的行為,幾乎90%和我們兒子是吻合的,並且這些文章,定義成」自閉症「為」精神癌症「,一輩子無法治癒。
我對此充滿恐懼感,並且,我專門去找自閉症的影視作品,包括《星星的孩子》、《海洋天堂》,這其實更加劇了我對自閉症的恐懼和對孩子未來的焦慮。
「自閉症無法治癒」、「未來孩子長大,沒有生活自理能力」,自閉症類似這樣的描述,像一座大山壓在我們的心頭。而且,你會發現,很多關於自閉症孩子的故事,幾乎都是一個悲劇。
當然,這僅是我們自己的猜測,我們需要一個答案。
聽了一個專家的建議:我們去兒保掛了一個專家號,通過一些問卷的調查和一個「醫生」大約二小時陪玩【似乎是自閉症判斷的主要依據】,診斷書也毫無疑義的得出「自閉症」的結論,只是我表示,孩子在學習一些事情上,並沒有表現很特別低能的時候,「專家」告訴我:「你們是高功能自閉。「
如果一個孩子被專家認為是自閉症,幾乎孩子所有行為,都可能被誤讀成是自閉症的標籤
我們曾經想過讓孩子到專業干預機構,最後被專業機構的一些表現給嚇回來了
孩子被專家診斷出來所謂」高功能自閉症「的時候,事實上已經在讀幼兒園小班了,而且當時我們還遇到新問題,比如有孩子主動想跟我們兒子玩一下時,會被我們兒子使勁推開;幼兒園的集體活動,孩子從不參加,包括做操,做集體遊戲;孩子中午不吃飯。
我們跟幼兒園老師探討,老師建議也是送到專業機構做干預。
事實上在專家診斷報告出來,就推薦我們加入一個QQ群,並推薦了杭州好幾個機構。我們根據專家的推薦,去拜訪這些機構,但說實話,我們很失望。
比如杭州據說還是公辦的某個機構,當時給我的印象是,這些老師的素質有很大的問題,她們【沒見到男性老師,只好用」她們「】似乎並沒有太多耐心來了解我孩子的具體情況【說明一下,當時去的時候,因為孩子在上幼兒園,就沒帶孩子一起去】,比如具體行為表現,而且態度帶著某種強勢,並指責」孩子不帶過來,你們過來有什麼用「,讓我更加不舒服。
這些老師,介紹了一下她們的課程,並表明如果要讀,先繳費預定名額,下一期進來。
此事,我和妻子產生較大分歧,我認為:」打死我不會讓自己兒子接受這種低素質老師的教育「』但妻子認為」沒辦法,誰叫自己兒子得了這個毛病。「不過這件事上,我」強權「了。
隨後,又跑了幾個私立的干預機構,這裡我坦承說:在私立機構,我們幾乎都受到非常熱情的接待,至少她們會非常詳細的了解孩子的一些狀態,還有一個機構,老師還讓我們填寫了一張孩子的行為調查表。
不過,觀察了這些機構裡面正在接受干預的孩子,這些孩子的表現行為,我總感覺不太對勁。可能這裡有句話說得不一定合適,在很多機構,我觀察的孩子,眼神屬於很獃滯的樣子,行為完全不協調的那種,而這些表象,似乎跟我們寶貝兒子是不一樣的。
」把我的孩子,放在這群孩子中間?「我心中有了一個很大疑慮,我甚至在想:」如果一個正常的孩子,放在這裡,也一定會出現很大的問題。「
我承認,我對這些干預機構,能否產生效果有很大懷疑,並且,自閉症的干預機構,也沒人跟你承諾干預的效果,而且費用不菲。
機構的封閉式干預,是我最不能接受的地方。我記得為了讓孩子知道紅綠燈的規則,我是直接把孩子帶到路口
我對專家和機構的反思
我承認在當時,我們對自閉症的知識,知之甚少,更多的是對孩子未來的焦慮。
但我在接觸這些機構的同時,也在反思一個我至今沒有找到答案的問題:
一、在自閉症診斷里,為什麼診斷的人和治療的人不是同一人,類似一個專家給你看病,說你得了什麼病,然後再給你推薦的江湖郎中,這於理不合;
二、很多所謂的干預機構,我卻發現,似乎裡面有很多的老師,就是較為普通的師範畢業的,甚至有部分連教育專業都不是的人【大多僅是創辦者被包裝成這個領域的專家,但授課的恰不是創辦的人】;
三、很多機構孩子都人滿為患,這些孩子如果都算自閉症,那麼有沒有輕重之分、類型之分?如果有,真適合這種」統一菜單」式的干預么?
當時還有更加讓我疑慮的,是我看到一本關於「自閉症干預」的美國一個專家的書,裡面提到自閉症的「社會化原則「,但因為自閉症被認為是」問題孩子「,所以所有機構幾乎採取的都是」封閉式「的干預,幾乎沒有機構敢把孩子帶到自然中去,所以更加談不上社會化原則。
我從事過一段時間的作文教育,對教育的社會化原則,我一直很認同,甚至,會把這個理念融入到我的作文教學當中,同時,我也發現這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方法。
雖然反思的問題,未必有答案,但我決定,自己陪孩子去探索一條未知的路。
這裡還有太多未解的秘密
我曾經拿自閉症行為對照表對照自己,我發現按照這些要素來對應,自己當年也應該是一個「自閉症重症患者」,並且,在小區裡面,我孩子的所謂「自閉行為」,似乎在那些所謂正常的孩子身上,也時有發生
妻子常說,我們兒子很多性格,都是遺傳我的。
其實說者無心聽者有意,看到兒子的一些表現,我也有意識的和我自己的童年對照,並且,我還列印了一張所謂的自閉症兒童行為對照表,將這裡面列出來的要素來對照我自己的童年。卻發現一個讓人哭笑不得的事實,如果按照這些要素一一對應,我自己的「自閉症」可能要比兒子更加嚴重,比如我到今天,還是抗拒一些集體行為。比如一次幼兒園開家長會,當時老師策划了一個小遊戲讓我們家長參與,就是地上鋪兩張報紙,30個家長分成兩隊,十五個人一隊,想辦法站到這張報紙上,誰站不住腳站到了外面,就算輸。
如果要達成這個目標,大家自然要非常親密的接觸,而且,參加家長會的,女多男少。我心裡很抵觸這種遊戲,不過決定是老師發起,不參加也不合適。
另外,一次看一個明星演唱會,當明星邀請「大家一起唱好不好?」的時候,現場幾乎所有人都很激動的樣子,我卻發現自己似乎受不到現場氛圍一絲絲感染,這讓我自己都覺得有點尷尬。
同時在小區里,我在帶兒子去玩的時候,也發現兒子有一些行為,似乎並不屬於他的「專屬」,比如轉圈,很多孩子,似乎也有這個愛好。
當然,這麼說,有時會當成一種自我安慰。
但我堅信,就算自閉症,如果跟我這個老爸一樣,未來不至於太壞。
況且,有時我還很自豪兒子身上表現出來的愛心和正義感,比如有兒子在,我們是要嚴格按照交通規則開車或者走路的,這種規則意識,我發現孩子比我好。孩子在幼兒園,還能主動幫生活老師幹活,比如搬玩具,洗孩子用的小毛巾,給球打氣。還記得一次,一個小朋友流鼻血,兒子會拿面巾紙遞過去——
兒子表現出來的這些品質,也是幼兒園老師喜歡的重要原因。
有時我自己也在想:這樣的孩子,就怎麼成自閉症兒童呢?
自閉的孩子,一定也有讓你走進去的一扇窗
我們試著走進孩子的世界,想探知裡面到底有什麼「秘密」,但也被認為「這老爸腦子不正常」
如果你站在孩子的角度,可能你看到的是完全不一樣的世界。
這是我陪伴兒子最大的感受。
比如轉圈,一開始我們試著阻止,因為當我們認為轉圈是孩子自閉症的行為表現時,一看到孩子轉圈,我們一開始會自覺的認為,這可能會使自閉症加劇,從而會不自覺的阻止孩子的這類行為。但做行為阻止的時候,會引起很多不愉快。
記得是在幼兒園的中班時候,當時幼兒園開了一個對一些特殊孩子的感統訓練課,並希望我們多孩子參加。我們也就報了名。
但當初,結果令我失望。比如每次,我帶兒子到感統訓練教室,兒子是看到什麼玩什麼!然後,有一個老師覺得這不好,一定要讓孩子配合她的訓練,結果是孩子完全不配合,甚至會很生氣,最後老師也就毫無辦法。
這樣的狀況持續了好幾節感統課,讓我對此失出信心。我覺得如果每次這樣,這個課就毫無意義。但當時這位老師認為我是「太寵孩子,這樣不對,孩子未來總有一天要接受社會規則。」這話說的我啞口無言,義正詞嚴的。
不過當我準備放棄去上感統課的時候,發生的一件小事,讓我有很大的轉變。有一次去上感統課,那天換了另外一個老師,這個老師並不是急於「干預」孩子,而是我兒子玩什麼,她就想辦法參與進來,結果我發現「奇蹟」產生了,很快,兒子跟這個老師打成一片,到後來,當這個老師要求兒子玩什麼的時候,孩子非常願意配合了。
這之後,我們和老師交流了這種方法,我發現後面的感統課,優良非常大的改變。
我們把和孩子互動的這個方法,也有意貫徹到我們家庭的「遊戲」當中,比如孩子轉圈,我們把阻止變為參與,孩子有時反而很「奇怪」我們的行為,這樣,讓我們的互動越來越多。這些改變,讓我們非常驚喜。
當然,在我們學會更最大程度的配合孩子進行互動的時候,比如陪孩子轉圈,在戶外也會有不理解的特別異樣的目光。
越是配合孩子,我們越是能夠感知孩子的變化
順著孩子,參與孩子的遊戲,我們將其滲透到我們所有生活的日常當中。比如,我看到有說,針對自閉症的孩子,要儘可能找機會和孩子眼神交流。但顯然,如果採用強迫的手段,效果非常的不好。所以我的做法,就是盡最大可能的出現在孩子的視線里。
孩子上幼兒園放學,我決定自己接送,創造陪伴和互動的機會。那時幼兒園一般下午是四點多一點放學,但一般接上孩子,我們並不急於回家,會在外面尋找各種契機互動,哪怕是去撿樹葉,或者兩人觀察一個廣告畫面、
我發現,如果僅是牽著孩子的手往家走,孩子矮,我個子高,很難有眼神交流和語言交流的機會,於是,我選擇抱在手上,這樣孩子差不多和我是一個相對平視的位置,這樣就有更多溝通互動的契機。當然,我又得了一個「寵爸」的稱號,但寵就寵吧,反正也不是什麼壞名聲。
我們發現,反正只要先順著孩子,後面再找一些巧妙引導的機會,這樣會省事很多。而且,我們自己也非常欣喜的發現,孩子的變化,慢慢變得非常明顯,互動會慢慢多起來。這時候,如果教孩子掌握一些小技能,也並非難事【的確在一些生活小技能的掌握上,我們沒有遇到什麼困難】。
解決語言問題,我們用心創意了很特別的方法
所謂自閉症的孩子,語言發育遲緩,幾乎是父母最焦心的一個問題。
的確,我們當時也特別渴望有什麼「靈丹妙藥」,來解決和孩子的語言溝通,但一開始使用很多方法,似乎效果並不顯著。
但我們篤定的相信,如果不斷的有語言的刺激,最終總應該會有變化。
當時孩子喜歡看動畫片,但老看 《貓和老鼠》,而我們發現,貓和老鼠動畫,很少有語言對話,我們試著引導孩子看錶情和語言都特別豐富的動畫,當時我們覺得《熊出沒》符合我的想法,便刻意引導孩子看這部動畫,還好,引導孩子看動畫,顯然不算難事,很快,孩子就喜歡上了。
不斷的語言刺激,的確產生非常好的效果,孩子語言慢慢豐富起來,但我們發現,孩子用語言和我們的對話交流,依然不是很多。
一次,我發現,孩子對我們講什麼選擇無視,卻對微信裡面的語音,產生很大的興趣。我們隨之創意了一個語言訓練的方法,就是用兩台手機,我到陽台,孩子和媽媽在客廳,我們試著用微信的語音對話,先從非常簡單的句子開始,比如,你現在做什麼?你邊上有什麼物品?孩子回答不上來,媽媽就在一邊提示。
這是一個非常緩慢進步的過程,但好在,這一切努力都沒有白費。
和幼兒園老師的及時溝通,並共同協商一些解決方案
記得上幼兒園第一件頭疼的事情,是不吃午飯。這個事情整整持續了一個月之久。當時我們似乎找不到什麼特別的方法。
其實,針對類似這樣的孩子,你可能需要特別細心的觀察,然後需要你有一定創造力來創意一些方法。針對孩子幼兒園不吃飯這件事情,當時妻子和幼兒園的生活阿姨溝通,這個阿姨問孩子在家裡喜歡吃什麼?妻子說喜歡吃QQ糖。這個叫「吳阿姨」的靈機一動說:「要不明天把QQ糖放幾顆到他飯裡面?」我們也覺得可以嘗試一下。
第二天,我們讓孩子特地帶了幾包QQ糖,結果,這個方法果真湊效了。我們簡直認為,這是一個很大的「奇蹟」。
孩子不參加集體活動,甚至老師上課,他會跑到外面去。我們和幼兒園老師商量,希望首先,孩子和老師建立親近感很重要,我們在一些文章中,看到和孩子建立親近感,肢體接觸,是建立親近感非常好的方式。於是我們試著跟老師說了我們的想法,比如平時可能的情況下,抱抱我們的孩子。
不得不說,就老師而言,我們孩子是幸運的,雖然針對這類孩子,她們也一開始並不專業,但非常願意和我們配合,那時,孩子早上一到幼兒園,老師基本都會過來抱抱孩子,剛開始,有一點小抗拒,但因為不斷的堅持,後來,孩子慢慢就和幾個老師變得特別親近了。
這後來,針對孩子不參加集體活動,不和別的小朋友一起玩這個事情,我們聽取了一個台灣專家的建議:說可以考慮給孩子在班上配一個「小老師」,讓小老師,專門提醒我們孩子參與一些活動。
為這件事情,當時幼兒園老師還在班級上搞了一次「選舉」,結果是很多小朋友踴躍報名,有一次,為爭做我們孩子的小老師,兩個孩子還起了小衝突,孩子的熱情和單純,時常讓我們感動著。而且,我發現這個方法也是特別有效的。
說在後面的話:
如果要記錄所有關於我們陪伴孩子的細節,我相信是一本書籍的素材。
或許有一天,我會寫出所有的故事。不過頭條限於篇幅,我僅在此做一個特別粗線條的記錄。
到今天為止,孩子已經上四年級,成績中等,英語算比較優秀。原來,我們一家甚至特別忌諱「自閉症」這樣的辭彙,但今天,坦然說出來,甚至變成一篇文章,一是我們終於可以坦然的無視曾經的事實;二是我覺得這個經歷,對很多有這樣孩子的家庭,他有一定的啟示。
但最後,還要說三點,給所有有這類孩子的父母:
一、針對這樣的孩子,父母的陪伴,比機構干預更重要;
二、請不要用自己的「標準」來給孩子做強行的干預,因為這會使情況變得很糟【說個事例,一次我們全家說要去太子灣公園看鬱金香,接到西湖邊,孩子覺得草坪邊的繩子護欄很有意思,就一路走一路玩,妻子和外婆很著急,覺得這樣走到太子灣公園就晚了。我直言孩子玩繩子跟去看鬱金香,有什麼區別呢?如果你們著急,你們先去,我這裡陪兒子玩繩子。其實,今天,我仍然看到很多家長,不僅是針對自閉症孩子,甚至一個正常的孩子,也會過多的干預孩子的想法,我非常不認同這樣的教育】;
三、幼兒園是重要的干預階段,和老師非常緊密的配合就會非常重要,甚至決定了以後,你的孩子能否正常上小學。但我們遇到的現實困境,可能是一個普通幼兒園老師,並非專業人士,所以一方面需要對老師充分理解,其次是要在創造一些方法的時候,讓老師參與進來。
最後,最最重要的是:別輕信那些謊言,因為在一個群里,我看到有所謂「中藥治自閉的」「腦振波治療自閉的」,如其方式錯誤,你還不如什麼也不不做。